在依法办案履职的实践中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在守护公共利益的探索中展现勇气担当,在办好“小案”的坚守中彰显为民司法“大情怀”……
7月29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检察系统代表结合自身办案实践,生动讲述了对“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理解和感悟。
7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检察系统代表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对于从事检察工作23年、办理过2000余件案件的山东省滕州市人民检察院一级检察官刘玲来说,带着对群众的真心、对法治的初心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是她矢志不渝的追求。
在工作中,刘玲和同事们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对民间借贷、劳动争议等群众身边常发高发的案件建立了“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快速办理。近三年来,滕州市人民检察院依法支持了84名农民工起诉维权,共帮助追回欠薪190多万元。
“我们要时刻把群众的期待当成检察履职的标尺,才会让‘检察蓝’真正成为群众心中的坚强后盾。”刘玲说,从检以来她养成了凡事“多做一点、向前一步”的习惯,比如帮当事人写一份监督申请书、梳理一下案件事实、讲述一下法律规定。“在办案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把司法为民的理念贯穿在办案的全过程,老百姓才会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刑事检察是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之一,承担着追诉犯罪、维护稳定、保障人权、守护公正的重要职责。
作为一名先后办理过1500余件各类刑事案件的检察官,来自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的张晓波对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案件有着深刻理解。
张晓波与专案组在办理一起涉及300余名群众的非法集资案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开发的楼盘资金断链、工程停摆,3000余万元群众集资款没有着落。收到案件后,张晓波和办案人员没有简单起诉结案,而是积极说服犯罪嫌疑人主动配合,与当地政府紧密协作,最终成功盘活楼盘,为大家追回了血汗钱。
“高质效办案就是要把群众的揪心事办成我们自己的心头事,用我们的专心、专注和专业,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的温度,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触、可见。”张晓波说。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经过十年多发展,检察机关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形象日益突出,制度效能日益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