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优乐汇娱

抗战信物·时空对话|用音符铸成刀锋:贺绿汀与《游击队歌》

2025-08-12

在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不分阶层、不分职业,众志成城,共御外敌。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文艺宣传的阵地,从物资保障的后方到秘密情报的战线,万千力量汇聚成不可阻挡的民族洪流。历经岁月洗礼而留存至今的抗战信物,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精神的传递者。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荔枝新闻推出《抗战信物·时空对话》系列报道,以“信物”为媒,邀请当代青年与抗战亲历者的后人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探寻跨越时代的青春信念。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提到抗战,就不得不提起这首脍炙人口的《游击队歌》。这首诞生于1937年战火硝烟中的抗日战歌,由著名音乐家贺绿汀作词作曲,刻画了游击队员机敏勇敢的形象,一经唱响便迅速传播,激荡人心的旋律传唱至今。

抗战信物·时空对话|用音符铸成刀锋:贺绿汀与《游击队歌》

如今,《游击队歌》的手稿静静珍藏于中共一大纪念馆。泛黄的纸张上,刻进纸背的笔迹仍清晰可见。

为了探寻这首传世抗战歌曲背后的故事,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林瑞沣走进贺绿汀旧居,倾听贺绿汀的女儿贺元元讲述这位上音老院长的诸多往事和《游击队歌》的创作经历,一道回望那段被音符和信仰共同镌刻的历史记忆。激昂旋律的背后,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也映照着贺绿汀作为“人民音乐家”的信念。

抗战信物·时空对话|用音符铸成刀锋:贺绿汀与《游击队歌》

“我们家乡在湖南邵阳邵东乡下一个很偏远的小山村,祖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是家里最小的儿子。我三伯贺培真早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跟毛主席是同班同学。我父亲经常去看我三伯,所以在那个时候已经接触了一点进步思想。三伯到法国留学后,留下来很多五线谱教材,我父亲如获至宝。”贺元元说。1923年,贺绿汀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长沙岳云学校,正式开启音乐人生。

1926年,英国军舰在四川制造“万县惨案”,激起各地民众怒火。贺绿汀带领三十余人点火焚烧了设在邵水边上的英国公司煤油库。同年10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爆发,贺绿汀随教导团参战。不会打仗,他就帮机枪手装子弹。起义失败后,他随部队撤退至海丰县城,留下担任东江特委宣传干事,画宣传画,写下了人生中第一首革命歌曲《暴动歌》:“兵工农,兵工农,起来大暴动;打土豪,分田地,革命大成功!”

抗战信物·时空对话|用音符铸成刀锋:贺绿汀与《游击队歌》

“有一种说法是说《暴动歌》是贺老后来创作《游击队歌》的前奏曲,您怎么看?”聆听着贺绿汀作为革命音乐家的成长历程,林瑞沣问贺元元。

“我父亲在广东是亲自上战场的,《游击队歌》也是他亲眼看着那么多战士冲锋陷阵,看到那么多难民在逃难,亲身体会才能写出流芳百世的歌曲。”

最新文章

天赋兑现:从 “白纸” 到 “影后” 的跨越

电视剧

 

阅读11577

行业启示:老艺人的价值重构与社会担当

电影

 

阅读11355

与秦汉的二十年纠葛:爱而不得的困局

综艺

 

阅读19030

多地宣布:国庆期间机关食堂向社会开放,有食堂4菜1汤15元,可订桌席

时事

 

阅读10234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2024年地方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5.52%

新闻

 

阅读13421

京ICP备202510338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