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潜伏》中情报站的历史原型近期正式向公众开放,多地推出主题探访线路与沉浸式体验活动,邀请市民打卡历史现场。以下是核心信息梳理:
一、北京:红色电波中的隐秘记忆
什刹海街道推出的 “教育抗争与情报战线” 主题线路中,小石碑胡同(西城区前海北沿北京联合大学什刹海校区西侧约 100 米)是《潜伏》重要原型地。1942 年,中共地下党员王文、王凤岐在此设立平西情报站秘密电台,其 “假扮夫妻执行任务” 的情节与剧中余则成、翠平高度相似。尽管原址建筑已无存,但作为历史事件发生地,这里被纳入探访路线,市民可通过青少年讲解员的讲述,还原当年 “以言情小说为密码本”“用自行车给毛主席驮报纸” 的真实细节。

线路还串联了陈垣故居(原辅仁大学校长、爱国教育家)、黄浩情报组联络点旧址(百花深处明华斋古玩店)等点位,形成 “地下电台 – 文化抗战 – 情报传递” 的完整叙事链。该线路免费开放,建议通过 “北京西城” 公众号查询最新导览时间。
二、天津:军统旧址与沉浸式谍战体验
-
军统天津站核心遗址
位于和平区新华路 31 号(原林森路 43 号)的保密局天津站旧址,是剧中吴敬中、余则成办公场景的现实参照。这里曾是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核心枢纽,1948 年天津解放前夕,军统在此策划 “黄雀行动” 潜伏计划。目前建筑外观保留民国风貌,内部设有《潜伏风云》沉浸式剧场(需提前通过 “天津文旅资讯” 公众号预约),游客可参与 “破译情报”“传递密信” 等互动任务,体验特工日常。 -
张园纪念馆:穿越时空的谍战剧场
作为 2025 年文旅部重点项目,** 张园沉浸式夜游《潜伏风云》** 将历史建筑转化为谍战舞台。游客化身地下工作者,在 3 小时高密度互动中完成 “获取城防图”“策反国民党军官” 等任务,真实档案、文物道具与动态剧情交织,最终结局由参与者选择决定。 -
利顺德大饭店:历史现场的细节呼应
剧中 “站长为翠平接风的西餐厅” 原型 ——利顺德大饭店(和平区台儿庄路 33 号),现辟为博物馆开放。馆内复原了 1940 年代的英式餐厅场景,陈列着末代皇帝溥仪的留声机、梅兰芳专用梳妆台等文物。游客可在参观时对照剧中 “情报交易”“密码传递” 情节,感受历史与艺术的微妙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