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优乐汇娱

103岁抗战老兵:三声“不容易” 道尽爱国情

2025-08-26
2025 年 8 月 23 日,云南省文山州 103 岁的抗战老兵刘子成在接过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 纪念章时,眼含热泪连说三声 “不容易”。这简单的三个字,承载着跨越八十年的烽火记忆,道尽了一位世纪老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感怀。

一、烽火淬炼:从鲁南少年到百战老兵

刘子成 1923 年出生于山东兖州农村,1937 年日军全面侵华后,家乡沦为沦陷区。1944 年,21 岁的他毅然投身鲁南军区三团,成为一名抗日战士。在临沂攻坚战中,他与战友七天七夜坚守阵地,用血肉之躯抵挡日军炮火;淮海战役期间,他亲眼见证了 “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深刻体会到人民战争的伟力。历经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 30 余次战斗,他所在村庄 30 余名参军青年仅他一人幸存。谈及牺牲的战友,老人哽咽道:“他们托我给家人带话,可我始终没能找到……”
抗战胜利后,刘子成随部队转战云南剿匪戍边,1955 年转业至文山州从事卫生工作,历任州人民医院院长等职,将半生奉献给边疆医疗事业。离休后,他仍坚持重返战场旧址祭奠英烈,告诫后人 “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捐躯的人”。

二、三声 “不容易”:跨越时空的家国告白

在纪念章颁发仪式上,刘子成颤抖着双手抚摸勋章,用沙哑的声音反复念叨:“不容易啊,这是前辈们流血牺牲换来的,不容易!”央广网这三声感叹,层层递进地揭示了三重深刻内涵:

1. 民族独立的艰辛求索

从 1931 年到 1945 年,中国军民以伤亡 3500 万人的代价赢得胜利。刘子成回忆,当年部队装备简陋,“一个排只有一挺机枪,子弹按颗数分配”,却凭借游击战、地道战等战术与强敌周旋。他所在连队曾在寒冬腊月穿着单衣行军,靠啃树皮充饥,却始终坚守 “不当亡国奴” 的信念。这种 “小米加步枪” 对抗飞机大炮的顽强,正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缩影。

2. 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新中国成立后,刘子成从战场走向边疆建设。他亲历了文山州从缺医少药到医疗体系完善的蜕变,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现在的孩子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能用上手机、网络,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老人感慨,今日的繁荣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奠基的。

3. 精神传承的任重道远

作为幸存者,刘子成深感 “活着就要传承历史”。他经常给儿孙讲述抗战故事,教育他们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他的影响下,家族三代人中已有 5 人参军报国。“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孩子们把爱国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最新文章

天赋兑现:从 “白纸” 到 “影后” 的跨越

电视剧

 

阅读13152

行业启示:老艺人的价值重构与社会担当

电影

 

阅读17729

与秦汉的二十年纠葛:爱而不得的困局

综艺

 

阅读16868

多地宣布:国庆期间机关食堂向社会开放,有食堂4菜1汤15元,可订桌席

时事

 

阅读15468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2024年地方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5.52%

新闻

 

阅读16609

京ICP备202510338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