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部门依法查处小红书平台破坏网络生态案件,是 2025 年网络治理领域的标志性事件,折射出监管部门对平台内容生态的深度关切。以下从事件背景、违规事实、处罚依据、整改措施及行业影响五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事件背景:监管高压下的生态治理升级
2025 年,中央网信办启动 “清朗” 系列专项行动,将 “整治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 列为重点任务credit.panjin.gov.cn。小红书作为月活超 3 亿的内容社区,其热搜榜单的内容导向对公众舆论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平台长期存在过度依赖娱乐化内容吸引流量的问题,与监管部门倡导的 “正能量内容占比不低于 40%” 要求存在显著差距。此次查处是网信部门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具体实践,也是对 2024 年 “虚假种草” 专项整治的延续。

二、违规事实:算法失控与商业异化的双重困境
-
热搜机制失效
网信部门调查显示,小红书热搜榜单中明星绯闻、穿搭晒图等娱乐类内容占比高达 63%,远超监管阈值。典型案例包括某顶流明星探店视频被推至热搜 TOP1,评论区 80% 为粉丝控评;某网红虚构 “木薯减肥法” 致多人住院,相关话题仍持续占据健康类榜单。这种现象暴露出平台算法存在 “三重失控”:用户画像精准推送加剧信息茧房、商业竞价排名扭曲内容价值、人工审核滞后于机器推荐。 -
商业利益驱动
平台收入高度依赖广告(占比超 75%),导致 “流量 = 收益” 的畸形逻辑。部分 MCN 机构通过养号刷量(单个账号日均发布 50 + 笔记)、制造对立(如 “纯欲风 VS 病态美” 话题)等手段,人为制造流量漩涡。据业内人士透露,部分热搜词条商业报价已达每条 80 万元,形成 “刷榜 – 引流 – 变现” 的灰色产业链。 -
未成年人保护缺失
平台 15-24 岁用户占比达 43%,但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美妆穿搭、整容日记等非适龄信息频繁推送。网信部门指出,平台对《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 “不得向未成年人推送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信息” 要求落实不力。
三、处罚依据:法律框架下的精准打击
此次处罚主要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二十一条(平台应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审核机制)和第二十二条(禁止炒作绯闻、琐事等不良信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具体措施包括:
- 约谈平台高管:上海市网信办对小红书管理层进行警示谈话,明确整改要求;
- 责令限期改正:要求平台在 15 个工作日内提交整改方案,6 个月内完成算法优化、内容审核体系升级等任务;
- 警告与责任追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强化内部问责机制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