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一周,中国股市迎来了一些具有指标意义的突破:
周一(8月18日),上证指数创下十年新高,沪深北三市总市值盘中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周五(8月22日),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续创十年新高,科创50创近三年半新高,沪深北三市收盘总市值接近103万亿元;
截至周五,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8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
此外,A股融资余额在8月15日超过2万亿元,创近十年新高。
牛市来了吗?市场的共识在提升,热情在集聚。
从程度看,牛市是呼之欲出,还是去年9月下旬已经启动?是小牛还是中牛、大牛,是急牛还是慢牛?
从成因看,是政策牛、资金牛(水牛)、科技牛、周期牛、信心牛?
我注意到,目前无论机构投资者还是中小投资者,很少人认为本轮牛市是基本面驱动的“业绩牛”。因为整个经济仍面对诸多压力,7月的社零、固投、产业(如汽车和餐饮)数据均不理想,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罕见负增长,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已连续34个月负增长。以螺纹钢为例,2021年8月中旬每吨价格为5300多元,目前为3100多元。
所以有一种观点,股市已经不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最近我也在思考股市的问题,我的基本观点如下——
1. 目前的股市是健康的,有逻辑支撑的,可持续的;比起急牛、大牛,慢牛、长牛的可能性更高;
2. 股市向上,表面的逻辑是在无风险利率(如国债收益率和存款利率)不断下降的背景下,把钱投入股市相对存银行、买理财产品更有赚钱效应,赚钱效应又提升了风险偏好;深层的逻辑是投资者愿意为中国企业在新时代形成的竞争力、创新力而投资。相当多中国上市公司的基本功、综合能力,不知不觉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应该给予更高估值;
3. 尽管不少上市公司自身能力很强,但能力在业绩端的表现并不充分。这主要是受经济基本面的制约,如产能过剩、行业内卷、需求不旺。也因此,股市急牛、大牛的可能性不高;
4. 随着“反内卷”,建设统一大市场,提升居民就业、收入、社保等水平,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值得憧憬。因此股市向下波动的空间比较有限,目前的指数水平有望筑成一个平台,夯实后继续上行。
5. 和过去十年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驱动逻辑“从资产负债表扩张为主导到生产性创新为主导”相一致,上市公司的股价将更多由基本功、竞争力、价值创造能力所决定。对股市的投资将越来越讲究专业化。价值驱动而不是炒作驱动,将真正成为主流投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