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朋友问,现在股市好,想参与,但又不想冒太大的风险,我果断推荐了“固收+”。
理由很简单,即便这两个月大盘涨得比较好,但现在仍是“结构性行情”,板块轮动快,行业涨跌分化,市场在短期上涨后可能会有小波动。
就拿上半年来说,看着上证指数一步步上升,但股票行情冷热不均。场内资金高度集中在电子、医药、AI三大板块上,成交额前5%的个股几乎贡献了指数70%的涨幅,剩下95%的个股表现一般。
从申万31个行业的区间涨跌幅中,也能明显看出行业的涨跌分化。并且,多数涨幅是近两个月贡献的。
图:申万31个行业区间涨跌幅(%)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5.8.22,过往数据不代表未来)
与此同时,利率持续下降,现在一年定存利息都不到1%,大家也需要“比债券多一点,比股票稳一点”的风险可控的产品作为长期“理财替代”。
因此,在“低利率时代+结构性行情”的背景下,含权“固收+”,是更适合作为长期底仓配置的品种。
尽管不如权益资产跑得快,但胜在稳健,股债两端可调配,既能分享一点股市上涨带来的红利,又可通过债券筑牢底端,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复利。
今年以来,包括广发、南方、招商等公募大厂的“固收+”连续创新高。截至8月25日,广发基金旗下共有超40只“固收+”产品创净值新高,产品数量位居同类前列。
图:8月25日“固收+”净值创新高数量TOP10的基金公司
(数据源于:Choice,固收+定义为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基金,过往数据不代表未来,基金投资需谨慎)
除了权益市场增收益外,“固收+”的长期业绩也持续稳健。以最新规模超百亿、由同一基金经理管理十年以上的“固收+”基金为例。
我们看到,上面这些产品的基金经理都是市场认知度很高的熟面孔,长期年化回报较高。例如广发聚鑫(A类000118),由广发基金张芊管理,管理超12年,任职区间的年化回报超9%。
当然了,现在市场上“固收+”基金数量很多,投资策略流派也多,投资者在选择时难免有些眼花缭乱。我的建议是,直接关注几家头部大厂。
“固收+”终究要靠债券端打底,权益端增收,大厂有多年的投研积累,有完备的投研人才梯队,建立了一体化的投研体系,对于如何做深度研究,如何精细化管理组合,都有丰富的经验。具体到产品上,也有不少历史业绩好、口碑不错的产品品牌。
图:同一基金经理管理十年以上的百亿“固收+”情况
像广发基金的“聚”系列、“集”系列和“恒”系列,就属于市场上知名度较高的“固收+”产品线。
广发“聚”系列,基本都是“元老线”,“聚”字号的9只产品中,有7只是成立超过十年的,个别产品还是由同一位基金经理连续管理10年以上,比如广发聚鑫、广发聚利,适合长线持有者。
广发“恒”系列,对应港股恒生指数的“恒”,全部可投港股,且以持有期为主,这种持有期、跨市场投资的设计,产品大多定位中高波策略,适合一些相对长线并且追求一定收益弹性的资金;
广发“集”系列,这个系列的“固收+”全部是二级债基,产品形态和策略多元,有持有期、量化策略、跨市场策略、多元配置、含转债策略等,适合追求策略个性化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