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硅谷人形机器人公司 Figure 于 2025 年 9 月 16 日宣布完成超 10 亿美元 C 轮融资,投后估值飙升至 390 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之一。本轮融资由 Parkway Venture Capital 领投,英伟达、英特尔资本、LG Technology Ventures、高通创投等科技巨头及机构参投,凸显资本市场对其技术潜力和商业化前景的高度认可。
一、融资背景与核心驱动因素
-
技术突破与产品迭代
Figure 成立于 2022 年,2024 年推出自主研发的具身智能平台 Helix 和量产工厂 BotQ。其核心技术包括: -
- Helix 视觉 – 语言 – 行动(VLA)模型:采用 “快慢双系统” 架构,“慢系统”(7-9Hz)负责场景理解和语言交互,“快系统”(200Hz)实现上半身高频灵巧控制,支持机器人完成分拣包裹、叠衣服、洗碗等精细任务。
- Figure 03 机器人:搭载定制电池组(2.3 千瓦时),单次充电可运行 5 小时,并采用自研执行器和电机,运动灵活性显著提升。
-
商业化落地加速
截至 2025 年,Figure 已向首位客户交付 Figure 02 机器人用于仓储场景,并与美国某头部企业(推测为亚马逊)签约第二单。其量产工厂 BotQ 首条产线年产能达 1.2 万台,计划未来四年内将产能扩张至 10 万台,目标覆盖家庭、商业和工业领域。
二、资金用途与战略布局
-
规模化生产与场景拓展
融资资金将重点投入 BotQ 工厂扩建,推动机器人在家庭清洁、零售服务、制造业等场景的落地。例如,Figure 02 已展示在物流产线分拣包裹、家庭环境中处理餐具等能力,目标替代低技能重复性劳动。 -
AI 基础设施升级
构建下一代 GPU 集群以加速 Helix 模型训练,计划通过英伟达 DGX 超算和 Isaac Sim 仿真平台提升机器人的环境感知和决策能力。同时,启动大规模数据采集计划,通过人类行为视频和多模态传感器数据增强模型泛化性NVIDIA 英伟达。 -
技术生态合作深化
与英伟达的合作涵盖硬件、软件全栈:机器人内置英伟达 Jetson 模块以支持实时推理,Isaac Sim 用于合成数据生成,Omniverse 平台实现多机器人协作仿真NVIDIA 英伟达。英特尔则提供实感相机和 OpenVINO 工具套件,优化边缘端 AI 推理性能英特尔。
三、行业竞争与挑战
-
主要竞争对手
- 特斯拉 Optimus:依托 FSD 视觉技术和 Dojo 超算,强调端到端神经网络控制,目标成本降至 2-3 万美元,但量产进度滞后(计划 2026 年),且当前工作效率仅为人类的 20%-30%。
- 波士顿动力:以动态平衡技术见长,但 Atlas 机器人成本高昂(数十万美元),商业化聚焦特种场景,通用性不足。
- 优必选:国内领先,Walker 系列主打服务场景,但 AI 能力和全球市场布局弱于 Fig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