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优乐汇娱

屡教不改!微软在华产品又双叒被曝留后门

2025-09-18
微软被曝在华产品留有后门。
去年,微软曾推出一个名为“UCPD”的Windows驱动程序,能阻止不受信任的第三方软件修改浏览器、文档等默认打开程序。
但专业人士通过逆向工程发现,这个原本被设计为保护用户的程序,却成为了微软最底层的“自留地”。而且,该后门尤其针对中国用户和中国的众多知名软件。
*图源财经网科技微博01「“保护默认设置”变成了木马后门」
微软在2024年3月推出了 UCPD 驱动程序。这个程序全名为“用户选择保护驱动程序”,原本用于防止软件随意更改默认浏览器或文件的打开方式。比如,有人将默认浏览器设置为Chrome,有人习惯用WPS打开文档。
表面来看,这似乎是一个保护用户设置的小“保安”。然而技术追踪显示这个组件远比想象复杂得多。
据安全专家分析,这个小“保安”是一串加密数据,深藏在Windows系统注册表里。一旦检测到用户设置的默认应用有被修改的操作,微软就可以通过云端配置系统向它发送指令,实际是写入数据,然后调用解密逻辑,再把这些数据转换成可直接运行的可执行程序。
它手上有两份名单,一个白名单,一个黑名单。白名单里的放行,黑名单里的就会被阻止、拦截。微软自己的Edge浏览器、Office办公软件,自然都在白名单里。
而当这个“保安”被触发激活时,它还会记录用户(尤其是中国地区用户)的很多操作,比如运行了什么软件、该软件的证书信息、修改了系统哪些设置、在白名单还是黑名单中、以及是否成功还是被拦截等。所有这些细节都被打包成一个模糊名称的日志。一旦用户开启了“发送可选诊断数据”,这些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的信息就会通过加密通道,无声无息地流向微软的服务器。
可怕的是,上述操作的整个过程完全在后台静默进行,用户对此一无所知。
非用户主动安装,能直接运行,功能未知,甚至可能接收远程指令。这显然超出了“保护默认设置”的范畴,其运行逻辑几乎和典型的木马程序如出一辙:利用注册表深层路径隐藏关键数据;满足系统事件后才会释放可执行文件;动态生成,新程序功能不明,却能直接运行;对特定地区用户采集数据并传输……
UCPD 驱动程序和木马的唯一差别在于,木马是陌生的可疑程序,而 UCPD却带着微软官方签名。它拥有最高权限、最深信任度,让安全软件也难以察觉。当一个后门披上了“官方组件”的外衣,它的隐蔽性与危险性更甚于木马。

最新文章

李在明:韩国站美国一边,但要妥善处理对华关系

财经

 

阅读13828

科学研究的结论:寿命与自然受孕者无差异

综艺

 

阅读13944

芒果热点剧场《女子推理社》剧情与角色:双女主的智性博弈与觉醒

电视剧

 

阅读13289

安陵容的 “离间”,恰恰踩在了眉庄最清醒、也最不容触碰的 “底线” 上

电视剧

 

阅读19662

《731》到底咋样:震撼历史下,导演拖后腿?

电影

 

阅读18645

京ICP备202510338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