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员工彼得・欣特尔多布勒(Peter Hinterdobler)在 2023 年 7 月 22 日遭遇的机器人袭击事件,正引发全球对工业自动化安全的高度关注。根据《独立报》等权威媒体披露的法庭文件,这起事故不仅暴露了特斯拉工厂的安全漏洞,更将机器人制造商发那科(FANUC)卷入责任漩涡,成为近年来罕见的 “人机协作” 法律纠纷典型案例。
一、事故经过:拆解作业中的致命失控
事发时,50 岁的欣特尔多布勒正在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协助工程师拆解 Model 3 生产线上的大型机器人。当他们试图拆除机器人底座电机以接触内部线缆组件时,机械臂突然以约 8000 磅(3629 公斤)的配重力量失控摆动,直接击中他的躯干。冲击力将其撞飞数英尺并当场失去意识,现场同事紧急启动应急程序后才将其救出。

诉讼文件显示,这起事故导致欣特尔多布勒:
- 身体重创:多处骨折、内脏损伤,医疗费用已超过 100 万美元,未来康复治疗预计还需 600 万美元;
- 心理创伤:因事故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 经济损失:已损失 100 万美元工资收入,且因伤残导致未来收入能力下降 800 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涉事机器人被放置在 “非此类设备指定区域”,且特斯拉在事故发生前已针对该机器人制定了新的吊装和安全规程。这一细节暗示特斯拉可能存在长期安全隐患,而非偶然操作失误。
二、责任争议:特斯拉与发那科的 “甩锅博弈”
此次诉讼将特斯拉和发那科列为共同被告,双方责任认定成为争议焦点:
-
特斯拉的三大过失指控
- 安全程序违规:未确保机器人在拆解前完全断电、固定及稳定,违反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的 LOTO(锁定 / 挂牌)标准;
- 设备管理混乱:将机器人安置在非指定区域,导致操作环境存在先天风险;
- 证据隐瞒:拒绝向原告提供事故现场监控录像,引发 “掩盖真相” 的合理怀疑。
-
发那科的设计缺陷指控
原告律师指出,发那科制造的机器人存在 “疏忽性设计”,未提供足够安全防护装置,且操作手册未明确警示拆解时的潜在风险。例如,该机器人的机械臂在断电后仍可能因配重惯性摆动,但制造商未对此类极端情况提出特别防护要求。
-
特斯拉的历史安全问题
这并非特斯拉首次因机器人安全问题被起诉。2021 年,得克萨斯州工厂一名工程师被库卡机械臂划伤背部,2022 年上海工厂发生员工被设备挤压身亡事故。美国监管机构曾多次批评特斯拉工伤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存在瞒报现象。
三、法律博弈:5100 万美元索赔的合理性依据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陪审团在类似案件中常倾向于 “惩罚性赔偿”。例如,2018 年亚马逊仓库员工因机器人事故获赔 1.5 亿美元,其中 70% 为惩罚性赔偿。若特斯拉被认定存在 “故意漠视安全”,赔偿金额可能进一步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