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辉控股集团(00884.HK)9 月 26 日宣布,拟以溢价 10% 的价格向伦敦对冲基金 LMR Multi-Strategy Master Fund Limited 出售旗下物业管理公司永升服务(01995.HK)8.24% 股权,交易总金额约 2.76 亿港元。这一交易不仅是旭辉债务重组进程中的关键一步,更折射出物业管理行业在资本市场寒冬中的生存逻辑与战略选择。
一、交易细节:溢价背后的流动性救赎
根据公告,旭辉将向 LMR 出售 1.42 亿股永升服务股份,每股作价 1.936 港元,较 9 月 25 日收盘价溢价 10%。此次交易所得款项将全部用于境外债务重组,以满足法院批准的重组计划中关于资金支付的先决条件。这一安排显示,旭辉正通过「资产证券化」策略盘活优质资产,避免因大宗折价出售造成价值灭失。值得注意的是,LMR 明确表示此次投资纯属财务性质,不谋求董事会席位或管理权,仅押注永升服务未来股价升值。这种「纯财务投资者」的定位,既保障了永升服务的经营独立性,也为旭辉后续可能的资产处置预留了空间。

二、行业背景:物管行业的「冰火两重天」
永升服务 2024 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 68.41 亿元,同比增长 4.6%;净利润 4.78 亿元,同比增长 10%,第三方项目占比提升至 76.2%,显示其市场化能力持续增强。然而,2025 年上半年业绩出现分化:营收同比微增 2.7%,但净利润暴跌 19.4%,毛利率从 21.3% 降至 18.6%,主要受非业主增值服务(同比降 24.4%)和城市服务(同比降 15.8%)拖累。这种「规模增长但利润承压」的困境,正是当前物管行业的缩影 —— 在管面积扩张放缓、增值服务变现困难、人力成本刚性上涨的多重压力下,物企亟需通过资本运作优化财务结构。
从行业趋势看,2024 年以来物管并购市场明显降温,头部企业更倾向于「战略性收缩」而非激进扩张。例如,碧桂园服务因历史收购计提 8-11 亿元商誉减值,世茂服务出售金沙田科技亏损 6.11 亿元。在这种背景下,旭辉选择溢价出售而非低价甩卖,既体现了对永升服务长期价值的信心,也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优质物管资产的结构性需求仍存。

三、战略意义:旭辉债务重组的「关键拼图」
此次交易是旭辉境内外债务重组的重要一环。2025 年 6 月,其境外债务重组计划已获法院批准,削减债务 52.7 亿美元,占总额 66%;9 月 15 日,境内 100.6 亿元债券重组方案亦获通过,通过「现金 + 股票 + 以资抵债」的组合拳缓解偿债压力。此次出售永升服务股权所得的 2.76 亿港元,将直接用于支付重组生效前的必要款项,确保整个重组计划顺利落地。值得注意的是,旭辉在公告中特别强调,此次交易「避免了大宗出售上市证券的大幅折价及负面市场影响」,这与融创服务 2025 年出售广西彰泰物业时的「断臂求生」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旭辉在资产处置上的精细化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