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伊朗与西方国家的核谈判失败,联合国对伊朗实施的制裁自当地时间9月27日晚已恢复生效,制裁包括禁止与伊朗核计划和弹道导弹计划相关的交易,预计将对伊朗经济造成进一步打击。
8月底,英国、法国和德国(即“欧洲三国”,E3)启动了为期30天的“快速恢复”机制。根据该机制,除非安理会就继续解除对伊朗制裁通过决议,否则联合国2015年以前对伊朗的制裁将在30天内恢复。9月19日,因美、英、法等9国投反对票,安理会未能通过继续解除对伊朗制裁措施的决议草案。

9月26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中国和俄罗斯提出的延长伊核协议制裁豁免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相关决议草案未能通过。9月28日,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办公室确认,联合国秘书长根据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相关条款,安理会此前通过的六项涉伊朗制裁决议自美东时间9月27日晚8时起重新生效。这些决议包括第1696号、1737号、1747号、1803号、1835号和1929号决议。
28日,E3外长发表联合声明称:“鉴于伊朗一再违反(伊核协议)承诺,欧洲三国已别无选择,只能启动‘快速恢复’程序,使(对伊朗的)制裁决议重新生效。”当天,伊朗外交部发表声明说,英国、法国、德国与美国违背协议、拒绝对话,伊朗已向联合国秘书长致函,阐明伊朗拒绝四国做法的立场。
据央视新闻报道,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27日接受采访称,伊朗已为联合国即将重启的制裁做好准备,“即使他们真的这么做,也不会出现天塌下来、我们不得不屈服的情况”。他表示,将依靠应对措施、与邻国及金砖国家等的合作及国内民众支持渡过难关,同时强调伊朗不会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当地时间2025年9月27日,伊朗德黑兰,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什基安(右)从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后返回,抵达梅赫拉巴德机场后举行记者会。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26日表示,中方始终主张,对话谈判和外交手段是解决伊核问题的唯一可行选项,政治解决伊核问题是维护中东和平稳定的唯一正确途径。当前形势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关键阶段。中方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克制,继续开展对话接触,稳妥处理当前困局,避免紧张局势升级。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韩建伟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指出,联合国恢复对伊朗的制裁虽然是一项具有法理性的多边制裁,但在美国“极限施压”的背景下,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不过,联合国的制裁仍然会对伊朗国内形成压力,进一步激化伊朗政府与民众的矛盾,这是美国和以色列所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