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矛盾根源:性格碰撞与媒体放大
-
片场冲突的真实动因
拍摄《难兄难弟》时,宣萱因张可颐频繁迟到影响进度而公开抱怨,张可颐则反击其 “大笑导致 NG”。两人性格差异显著:宣萱注重纪律性,习惯提前背熟台词;张可颐更倾向临场发挥,常因调整状态迟到。这种工作节奏的错位在高压拍摄环境下被激化,成为矛盾导火索。
-
媒体的推波助澜
港媒将两人的公开互怼包装成 “双姝对决”,甚至传出电影版《精装难兄难弟》因不和流产的传闻。尽管监制后来澄清是投资人撤资导致项目夭折,但舆论已将两人塑造成 “仇敌” 形象。2002 年 TVB 台庆更刻意安排两人同排就座,镜头反复捕捉表情制造话题,这种 “消费艺人矛盾” 的操作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印象。
二、角色顶替事件:行业规则与个人选择
-
《巨塔之后》的选角逻辑
2024 年张可颐原定出演医疗剧《巨塔之后》,但因剧组延期拍摄与布拉格外景撞期其其他工作安排,最终辞演。监制明确表示 “一部剧不会只问一个人”,宣萱作为替补是正常流程。值得注意的是,张可颐在采访中并未指责宣萱,仅强调 “档期冲突” 和 “不想失信于其他工作”,侧面印证此次角色变动与私人恩怨无关。
-
宣萱的专业态度与回应
面对 “顶替” 争议,宣萱始终保持职业素养:她在宣传活动中表示 “角色落在你手上就是缘分”,更直言 “不想深究小事,大家当年年轻”。这种态度与她 2019 年舞台剧后台与张可颐合影的和解姿态一脉相承,表明两人早已放下芥蒂。
三、和解与成长:时间沉淀下的释然
-
从对立到理解的蜕变
2005 年张可颐因甲亢和抑郁症停工休养,这段经历让她开始反思过往:“其实说声对不起就好的事情,以前太容易失控了”。2019 年她主动探班宣萱的舞台剧《大辞职日》,两人亲密合影打破多年不和传闻。宣萱也在采访中承认 “当年有很多误会”,并表示 “现在更关注作品本身”。
-
行业生态的变化与启示
随着 TVB 近年改革,演员迟到不再一刀切扣钱,而是 “先问原因再处理”,这种 “宣萱条款” 的出现,折射出行业对演员权益的重视。同时,两人从 “被媒体牵着走” 到 “主动掌控舆论”—— 如 2025 年合体拍摄旅游综艺、戴同款手链等操作,展现了成熟艺人的危机公关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