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籍”成为“军籍”难度较大,但混作“丽卫民籍”则相对容易,久而久之专供卫籍子弟的卫学,被当地民籍士人进行套利,特供卫籍子弟的金山卫学,成为松江府各县士人共享的科举资源。
在此制度漏洞之下,大量的民籍士人冒入“丽卫民籍”参加考试,出现了民籍子弟喧宾夺主的态势,即大部分应试者均为民籍,卫籍反而占据少数。史载:“以君(军)册与试,人数甚少,混入民籍”。原本带有惠军性质的卫学则有“七邑通考之称”。
天顺年间,军户子弟人数较少,尚未构成“过密化”的竞争关系,嘉靖年间,又析置青浦县、并增拨卫学学额二十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紧张的科举资源,使得此举并未太过触犯军户利益,学官也可易取政绩,松江府各县的士绅子弟获更多的科举资源,可谓各自相安,一举三得。

晚明以降,今上海地区人口骤增,卫籍人数亦持续增加,原本较为宽裕的卫学学额逐渐呈现出紧张的态势。站在卫籍士人角度,卫籍子弟与民籍子弟围绕着“学额”的争夺,产生了不小的张力。而卫学所获“学额”较多,则阻碍科举公平,引起当地州县不满;附近州县士人大量充作卫学生员,相应的造成他地人才流失,影响政绩。凡此种种,使得当地官员和学政,在金山县设立之后,多次奏请裁撤金山卫学。
页码:上一页